建筑界“诺贝尔奖”的新得主疗愈着大城市的孤独病

日期: 2024-08-06   作者: 技术支持  1

  3月5日晚,2024年建筑界最高荣誉——普利兹克奖揭晓,获奖者是79岁的日本建筑师山本理显(Riken Yamamoto)。他是该奖项的第53位获奖者,也是继矶崎新、坂茂、妹岛和世、西泽立卫、丹下健三、槙文彦、伊东丰雄和安藤忠雄之后,第九位获此殊荣的日本建筑师。

  “山本开创了一种新的建筑语言,不仅为家庭营造了居住的空间,还为他们创造了一同生活的社区。”奖项主办方凯悦基金会的主席汤姆士·普利兹克先生表示:“他的作品是与社会永远紧密连接的,孕育出一种慷慨的精神,并尊重生活中的每个时刻。”

  亚历杭德罗·阿拉维纳,2016 年普利兹克奖获得者、评委会主席如此评价山本理显:“未来的城市中,我们最需要做的事情之一是通过建筑创造条件,增加人们相聚和互动的机会。山本用心地模糊了公共和私人领域之间的界限,为社区建设做出了超出其职责范围的积极贡献。他是一位令人感到安心的建筑师,让日常生活过得更有尊严;让惯常的事变得非比寻常;让生命从平静走向辉煌。”

  山本出生于1945年,成长并现居日本横滨。作为建筑师和社会议题倡导者,他致力于建立公共区域与私人领域之间的关联,鼓励人们跨越在身份、经济能力、政治信仰、基础设施和居住体系等每个方面的巨大差异,创建一个和谐的社会。

  在他横亘50年的漫长职业生涯中,其设计项目遍布日本、中国、韩国和瑞士等地,从私人住宅到社会住宅、从小学到大学建筑、从机构到市政空间和城市规划。

  让我们走进山本理显的那些代表性建筑,从他看似“随心所至”的设计中,进一步探索这位建筑师的设计理念吧。

  在职业生涯的最初几年,山本理显主动和导师原广司一起自驾穿越了许多国家和大洲,每次都要花几个月的时间去了解当地的社区、文化和文明。

  1972年,他驾车沿着地中海海岸线,考察了法国、西班牙、摩洛哥、阿尔及利亚、突尼斯、意大利、希腊和土耳其。两年后,他从洛杉矶出发游历了墨西哥、危地马拉、哥斯达黎加和哥伦比亚,最后抵达秘鲁。他还对伊拉克、印度和尼泊尔开启了类似的考察,并得出结论,在公共和私人空间之间设置过渡区域——“阈”这个理念是普世性的。

  “我去认识过去的建筑体系,是为了可以找到我们的文化……这些村庄的外观虽有不同,但它们的世界观却非常相似。”山本重新思考了公共和私人领域之间的边界,将其视为社会性机遇,并笃信所有空间都可以充实和服务于整个社区,而不单单是那些占据着这些空间的人。

  认识到这一点以后,他开始设计能够将自然环境和建筑环境相结合、同时对访客和路人都敞开怀抱的独栋住宅。

  山川山庄(日本长野,1977年),是山本理显的第一个项目,正是设计于这一时期。该建筑坐落在树林中,四面都暴露着,设计得完全像一个露台。

  其后,山本理显逐步将创作领域扩展至社会住宅,例如保田洼第一住宅区(日本熊本,1991年),通过关系化的生活方式,在各种文化和不同世代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这也是山本理显的首个社会住宅项目,包括十六栋住宅楼,110套住房,各楼栋围绕一个树木环绕的中央广场布局。

  山本理显开创了一种新的建筑语言,不仅为家庭营造了居住的空间,还为他们创造了一同生活的社区,即便是独居的人也不会感到与世隔绝。

  广岛市西消防局(Hiroshima City Nishi Fire Station),是2000年竣工的建筑。它位于广岛的平和大通,适逢广岛市广泛聘请建筑大师以提升公共建筑服务效益的“广岛 2045和平与创造的城市”运动,这一消防局便是其中一环。

  形式、材料和哲学上的通透性是山本理显作品中的重要元素之一。他将建筑的空间关系设计得十分有趣:钢结构框架外包裹着一张非常通透的玻璃百叶表皮,看似封闭的箱型形态实际上在建筑中心却有着一个巨大的中庭;此外,红色的小型箱体插入到这个结构物之中,呈现出简单明快的空间构成。基本上所有的房间都采用了玻璃墙的形式,加之地板多使用预制的金属格栅板,使这一建筑最深处也充满了光线。

  山本理显曾这样描述这座建筑:“消防局里的人24小时都在活动,然而里面的人究竟都在做什么,外面的人似乎一点都不知道。做成一个敞亮又开放的消防局的话,不但能给周边的人带去安全感,还能起到一定的消防知识启蒙的作用吧。”

  可以看到,玻璃百叶窗外墙和玻璃内墙的设计,让访客和路人都可以透过中庭看到消防员的日常活动和训练。建筑物内有许多指定的公共区域,也给公众创造了条件去结识这些为自己提供安全保障的公仆们。

  横须贺美术馆(日本横须贺,2006年)所在地三面环山,北侧面海。美术馆坐落于山谷般的地形中,该馆与环境融为一体且生机勃勃。

  山本首先考虑的是使用者真实的体验。在他的巧思下,横须贺美术馆既成为旅游者的理想去处,更是本地人的日常休憩之所。蜿蜒的入口设计尤其引人入胜,让人能联想到周边的东京湾和附近的山脉,且众多画廊被布置于地下,从而为那些慕名而来的人提供了清朗、宁静的自然地貌视野。

  山本理显选择“开放”的设计概念,从而改变了传统美术馆封闭厚重的形象,将展厅和收藏设置于中间,并用玻璃和钢双重盖子进行表面的覆盖以避免由于“开放”所带来的海风对于展品的侵蚀。

  山本理显强调“回归社会的现实性”,提出在现代繁华、快速的生活节奏下,使人们的居住环境回归原始的相互信赖、相互沟通、与社会充分交流的形态。身处由此理念设计下的美术馆,访客可以从所有公共空间的圆形开口看到外部景色和其他画廊,将原本截然不同的环境融为一体,使得身处其中的人们不仅被艺术作品所打动,也被场所本身和他人的活动所感染。

  建外SOHO位于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中路39号,分为东区和西区。总建筑面积约70万平方米,是北京CBD商务地段最明显的白色楼群。建外SOHO在居住概念上强调了“小”,街道的尺度小,广场小;在设计上突出了“无中心、多层次、混合就是活力”的理念,使其商业街呈现出更丰富、更亲切的空间情态。

  这是一组走出集权的建筑,没有装腔作势的建筑符号,没有象征权力和财富的标志,甚至没有中心广场、没有围墙,到处都是小广场、两层的随意上下的花园、蜿蜒的小桥、小街,抬头望去是高高的、透明的玻璃楼,所有的建筑单元都是平等的。

  建外SOHO被称作“北京最时尚的生活橱窗”,那时还没有“网红”一说,但这里很快成为了很多年纪轻的人喜欢打卡拍照的地方。

  山本理显不断推动着大型建筑内的社会化生活,也将自己的建筑语言应用到了天津图书馆(中国天津,2012年)。

  天津图书馆属于天津市文化区域规划内的图书馆,藏书量高达五百万册,其中蕴含巨大的文化价值。在天津图书馆的设计中,山本理显提出“将建筑作为媒介,创造编织成社会性空间”来以社会建筑家的身份反思公共建筑中空间的使用方式。

  图书馆通体采用“以梁为壁”的带状连续的墙壁构造而成,可设置书架,整体空间充足表现了书架的功能,根据墙壁的疏密程度使用办法能够发生明显的变化。墙壁为立体构造,在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都提供了极大的自由空间。

  山本理显以成熟的手法回应了其从始至终坚持的关于反对从上至下的现代城市规划体系对于图书馆建筑空间的影响,并且其社会个体理论,“阈”理论都在其中有所体现。该项目也很好地阐述了山本理显所坚持的“建筑具有改变社会的力量”理念。

  以建筑之名,在文化、历史和不同代际的公众之间架设起桥梁,让生命得以蓬勃发展。山本理显的建筑作品,从未追求过张扬的个性和特点,也不追求建立独属于自身个人的理论体系。“边做边思考、建造着思考着”,他以朴实的态度进行着不断的设计实践。

  告别“矛盾”和“复杂”、“冲突”和“疯狂”,更多建筑规划设计开始在纷繁的视觉上的冲击中顺应时代的发展,也将持续带给人们更多关于建筑本质的思考。


上一篇:【48812】烟台市福山区高疃镇:政企连心 助力出产优化
下一篇:快讯:最新2024年天津百强非公有制企业榜单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