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学6名学生溺亡事故最新调查:格栅板固定角钢焊缝有陈旧裂纹涉事矿企3人被抓

日期: 2025-08-03   作者: 技术支持  1

  事故直接原因已经查明:浮选槽上方钢格栅板一侧固定角钢焊缝存在陈旧性裂纹,当日受集中载荷后瞬间断裂,导致整块格栅板翻转脱落。

  这起发生在中国黄金集团内蒙古矿业有限公司乌努格吐山铜钼矿的惨剧,让6个年轻生命瞬间消逝,也将校企合作中的安全管理问题暴露无遗。

  [image-东北大学学生们在矿业实习现场参观学习,年轻的面孔充满求知欲,身穿安全帽和工作服]

  7月23日,这本该是一次普通的教学实习。6名东北大学学生在教师带领下,来到位于内蒙古的铜钼矿选矿厂参观学习。他们站在浮选槽上方的格栅板平台上,准备观摩浮选工艺流程。

  格栅板突然整体脱落,6名学生及1名带队教师瞬间坠入充满黏稠矿浆的浮选槽。尽管救援人员全力施救,但6名学生被救出后,经医护人员确认已经溺亡,另有1名老师受伤。

  格栅板本是安装在浮选槽等设备上方的防护设施,规格为1.2米×3米的金属网格板,主要起承载、防护隔离作用,防止相关人员或物体直接坠入下方的设备或空间。可这道安全屏障却成了致命的凶器。

  调查组的深入调查揭开了这起事故背后的多重安全漏洞,每一个环节的疏忽都让人痛心。

  设备隐患早已存在。调查发现,涉事企业虽然在今年2月份对格栅板进行过一次局部更换,但核心问题在于——未对全部焊缝做无损检测。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那些看不见的陈旧性裂纹一直潜伏着,等待着最后的爆发时刻。

  现场管理存在严重缺陷。事发平台日常承载标识缺失,没有限定同时站立人数。想象一下,如果平台上明确标注最多承载X人,或许悲剧就能避免。可惜,这样基本的安全提示都没有。

  校企协议流于形式。东北大学与企业签署的《教学实习安全协议》看似周全,实际上却未明确现场监护、限员和应急流程等关键细节。协议成了一纸空文,真正需要的安全保障措施并没有落实到位。

  [image-矿业选矿厂内部浮选车间,巨大的浮选槽设备和上方的金属格栅板平台,工业环境复杂严肃]

  企业方面承担主要责任。涉事车间已全线停产整顿,企业分管安全副总经理、车间主任、当日监护人员3人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这表明,企业在设备维护、现场管理、人员监护等多个环节都存在严重失职。

  学校方面也难辞其咎。东北大学已启动校内问责程序,暂停所有赴矿山现场的实习活动,并成立家属善后专班。虽然学校不是事故的直接责任方,但在选择实习基地、安全协议制定、现场监督等方面显然存在疏漏。

  善后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企业与学校已同6名遇难学生家属全部取得联系,正依照《工伤保险条例》及《生产安全事故赔偿办法》协商赔偿。不过,再多的赔偿也没有办法挽回年轻的生命。

  这起事故暴露出的问题远不止表面的设备故障,更深层的是我国校企合作模式中安全治理体系的不完善。

  企业的安全责任意识亟待加强。有必要注意一下的是,就在今年2月25日,涉事的中国黄金集团内蒙古矿业有限公司还在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文章,称其完成了一二系列混精二层平台地面格栅板更换等技改项目,消除现场安全风险隐患,并声称2024年实现了零事故的安全目标。

  可现实却是如此残酷——仅仅几个月后,正是这些已更换的格栅板夺去了6个年轻生命。这种强烈反差让人不得不质疑,企业对安全工作的重视是否只停留在表面功夫上?

  华中科技大学安全工程专家李教授分析认为:很多企业在安全管理上存在重形式轻实效的问题,做了表面工作就以为万事大吉,对真正的安全风险隐患排查不够深入彻底。

  [image-事故调查组成员在现场认真勘查,专业技术人员正在检测格栅板焊缝,表情严肃专注]

  目前,高校学生到企业实习主要是依靠校企双方签署的安全协议来约束,但这类协议往往条款笼统,缺乏具体的操作规范。啥状况下学生不能进入现场?现场应该配备多少监护人员?遇到紧急状况如何处置?这些核心问题在很多协议中都没明确规定。

  教学实习的安全责任不能只靠一纸协议来约束,要建立更完善的制度体系。教育部有关人员表示,将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更详细的教学实习安全管理规范。

  相比之下,德国的双元制教育体系在学生实习安全保障方面就做得比较完善。德国法律明确规定了企业接收实习学生的安全责任,对实习场所的安全标准、监护人员配备、应急预案制定等都有详细要求,违反者将面临严厉法律后果。

  矿业行业作为高危行业,安全管理一直是重中之重。但这起事故表明,一些企业在非核心生产区域的安全管理任旧存在盲区。

  很多矿业企业把安全管理的重点放在井下作业、爆破等明显的高危环节,对地面辅助设施的安全维护重视不够。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工程学院张教授指出,格栅板、栏杆、平台这些看似不起眼的设施,如果出现问题同样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矿山事故中,有相当比例是由于辅助设施故障或管理不当造成的。这提醒矿业企业,安全管理不能有死角,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都可能酿成大祸。

  [image-矿山安全警示标志和安全设备检查现场,工作人员正在详细检测各类安全设施]

  建立常态化检查机制。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表示,将加强对矿山企业非生产区域安全设施的检查力度,特别是对接待参观、实习等活动场所的安全管理。

  完善校企合作安全标准。教育部门正在研究制定更详细的校企合作安全管理规范,明确双方责任界限,规范实习活动的安全流程。

  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应急管理部门强调,企业一定承担起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不能把接待参观、实习等活动当作副业对待,安全标准不能有丝毫降低。

  一位长期从事安全监管工作的官员坦言:安全事故往往暴露出的是系统性问题,需要从制度建设、监管执法、企业管理等多个层面入手,才能真正防范类似悲剧的再次发生。

  这起事故最让人痛心的是,6个年轻生命的逝去本可完全避免。他们怀着对专业相关知识的渴求,来到实习现场学习,却遭遇了人生中最后的7分钟。

  这些学生大多来自普普通通的家庭,通过努力考入东北大学,原本前程似锦。他们的离去不仅是6个家庭的巨大悲痛,也是社会的重大损失。

  每一起安全事故背后,都是活生生的生命和没有办法弥补的家庭创伤。我们在追责的同时,更应该深入反思:怎么样才可以真正保障教学实习的安全?如何让校企合作在促进教育发展的同时不以生命为代价?

  接下来的调查还将继续深入,包括现场勘查、资料封存、人员问询等工作将全面展开,最终将形成技术鉴定和管理责任报告,并公布完整的调查报告及追责名单。

  但无论结果如何,这6个年轻生命都不会再回来。我们能做的,就是汲取血的教训,织密安全防护网,让类似悲剧不再重演。这不仅是对逝者的告慰,更是对所有正在求学路上的学生们的责任。

  安全无小事,生命价更高。每一个安全漏洞的背后,都可能是没办法承受的生命代价。这起事故给所有人上了沉重的一课:在任何一个时间里,安全都应该是第一位的,不容丝毫侥幸和懈怠。


上一篇:ESG解读中金黄金事故致6名学生遇难100%安全培训、82轮次隐患排查仍现安全短板
下一篇:太牛了!“月度积分王”T+0交易ETF大赚!高手6月看好创新药、“无人机航母””等板块